上周,国内电影市场上最令人遗憾的作品莫过于《戴假发的人》了。
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个大专生孟中因连续三次未能通过司法考试而陷入绝望,最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对一位陌生醉汉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多年后,成为知名公益律师的孟中,却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一个神秘人的监视之下。
《戴假发的人》由导演董越操刀,黄晓明与王影璐担纲主演,这是一部融合了犯罪与悬疑元素的电影。它不仅深刻探讨了“普通人在绝境中反击”的心理状态,而且勇敢地触及了“出身背景限制”、“职业晋升障碍”等现代社会的敏感议题。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被誉为11月份最具胆量的犯罪题材影片之一。
然而,影片的市场表现却与预期大相径庭。自11月16日上映以来,《戴假发的人》首日仅收获了约209万元的票房收入,排片比例仅为7.2%,占当日总票房的比例更是低至2%,而上座率也仅仅达到1.9%,在所有上映的新片中排名末尾。
截至今日,经过四天的放映,《戴假发的人》的累计票房仅达到了360万元。考虑到这部电影的投入超过了一亿元,其回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对于《戴假发的人》票房低迷的现象,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首先,该片的宣传几乎为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知名度和吸引力。其次,部分观众批评剧情缺乏新意,认为影片中有太多与其他作品相似的桥段。更重要的是,主演黄晓明近年来的票房吸引力明显减弱。
事实上,为了塑造角色,黄晓明在这部电影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包括大幅度减重以及以光头形象出镜,展现了一种近乎牺牲性的表演。然而,即使如此,相较于他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的表现——尽管是配角,却帮助影片获得了8.6亿元的票房,《戴假发的人》作为黄晓明主演的作品,票房却直线下降至360万元,这一对比无疑揭示了影视行业竞争的激烈。
回顾黄晓明的职业生涯,他曾是票房保证的明星之一,从2013年的《中国合伙人》到2019年的《烈火英雄》,每一部作品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成绩。但近年来,无论是个人形象的变化还是市场环境的影响,黄晓明主演的电影票房表现持续走低,特别是2023年的《最后的真相》和现在的《戴假发的人》,两部作品的票房都不尽如人意。
作为主演,不仅要具备出色的演技,还需要拥有足够的票房号召力,这显然是黄晓明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尽管他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公众关注度,但是与过去相比,他的票房吸引力已显著下降,这是影视行业中不可避免的残酷现实。
黄晓明票房号召力的下滑,除了与年龄增长带来的形象变化有关外,还与其个人生活中的变动紧密相连。例如,他与前妻杨颖的离婚,不仅让许多杨颖的粉丝对他失去了兴趣,而且“油腻霸总”的标签也开始影响他的公众形象。同时,他与现任女友叶珂的关系,尤其是后者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黄晓明的好感度。
可以说,票房号召力的下降可能仅仅是黄晓明职业生涯转折的一个开始,未来要想重新赢得观众的心,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从配角变主角,票房却从8.6亿跌到360万,这就是影视圈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