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部令人震撼的华语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横空出世,像一记重拳,直击观众内心。
它没有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反转,却以一起冷酷无情的枪击事件,揭开了人性中善与恶之间那道模糊不清的界限……
时至今日,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仍稳居9.4分高位。
如今,六年光阴悄然流逝,这部现象级作品的第二季终于敲定档期,将于今年6月7日正式上线……
第一季从一场震惊社会的随机杀人案拉开序幕:二十多岁的青年李晓明持枪闯入电影院,无差别射杀造成9死21伤的惨烈后果。
这起悲剧将多个原本毫无交集的家庭和个人紧密缠绕,编织出一幅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图谱。
作为凶手辩护律师的王赦(吴慷仁 饰)在庭审后遭到受害者家属泼粪羞辱;
新闻台副总监宋乔安(贾静雯 饰)则是其中一位遇难者的母亲,她的儿子刘天彦在影院惨案中不幸丧生。
更富戏剧性的是,李晓明的妹妹李晓文为躲避舆论风暴改名李大芝,意外进入宋乔安所在的电视台担任实习生……
就这样,加害者家属、受害者亲属、媒体人和法律从业者等不同立场的人物被命运之手紧紧捆绑。
全剧采用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将各方视角交织呈现,情节层层递进、节奏紧凑,令观众欲罢不能。
然而,《我们与恶的距离》并不满足于故事本身的张力,而是深入挖掘了多个现实议题,引发强烈共鸣。
这些议题贯穿于角色命运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
例如,恶的来源究竟是什么?
剧中始终未明确揭示李晓明的作案动机,只是暗示他可能存在精神问题或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缺失。
王赦不断追问“恶”的根源,正是希望找到阻止下一次悲剧的方法。
是先天的疾病?还是家庭的冷漠?抑或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病态?
剧集并未给出标准答案,却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思考之门……
再如媒体伦理。
案件发生后,媒体疯狂追逐流量,不惜曝光加害者家属隐私,煽动公众情绪。
宋乔安所在的新闻台也深陷收视率与职业操守之间的挣扎……
还有网络暴力这一当代顽疾。
在社交媒体主导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键盘上的正义使者。
李晓明的父母和妹妹同样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但他们却被网民群起攻之,“有其子必有其父”“杀人犯一家都该死”之类的言论铺天盖地。
一句句看似正义的言语,实则是一把把无形的刀刃,刺向早已千疮百孔的心灵。
在这个时代,我们与恶的距离,或许只隔着一块屏幕……
因此,《我们与恶的距离》之所以被称为神作,绝非偶然。
它以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细腻真实的笔触,将复杂的现实议题自然融入剧情,既引人深思又不显说教。
这部剧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它的共情能力——无论你是谁,都能在剧中某个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当宋乔安在悲痛中歇斯底里地咆哮,你会想起自己面对失去时的无力;
当李大芝缩在角落不敢面对人群,你能感受到那种被舆论围剿的窒息;
当王赦一次次受挫却依旧坚持,你会为他的信念所感动……
剧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彻底的坏人,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都有难以言说的苦衷。
这种对人性深度的刻画,让观众在愤怒之后,更多了一份冷静与理解。
也许,这正是剧名“我们与恶的距离”真正想传达的:
我们离他人内心的黑暗究竟有多远?
当灾难降临,我们是否也会成为那个曾经憎恨的“恶”?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前导海报上写着一句话:“Few are guilty, but all are responsible”(罪者寥寥,人人有责)。
这句话精准概括了整部剧的核心精神,也为新一季埋下深刻伏笔。
遗憾的是,原班演员阵容未能全员回归,新一季将启用全新的演员组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HBO的华语神剧,终于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