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这部电视剧的落幕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剧中的一些情节仍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特别是剧中的阿爹阿婆两位角色,他们的行为让观众感到愤懑不平。他们对大儿子黄玲和庄超英近乎苛刻的态度与对孙辈们的慈爱形成鲜明对比,而最终因为孙辈们的成功过上了安逸的晚年,这样的结局让人难以释怀。
黄玲嫁给庄超英之后,生活的艰辛接踵而至。婆婆擅长以虚伪的表象掩盖真实的冷漠,她用漂亮的话语来掩饰自己对待长子家庭时的吝啬和偏心。在婚前,黄玲只得到了简单的彩礼,但她并没有抱怨,而是默默接受并开始面对这个新的家庭。然而婚后不久,她便发现婆婆对小叔子一家过分宠爱,对庄超英却是无尽的压榨。
这种偏爱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扩展到了下一代身上。阿婆甚至将女儿庄桦林的进厂资格给了小儿子,使得女儿不得不去下乡劳动,而小儿子则留在了城里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家里的资源总是优先供给小儿子一家,就连孙子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鹏飞和筱婷被忽视,而振东、振北却备受青睐,这种区别对待造成了孩子们之间的隔阂,也给鹏飞和筱婷带来了心理阴影。
随着剧情的发展,当新女婿林栋哲进入家庭后,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阿爹阿婆对他的态度热情有加,并且开始表现出对所有孙辈一视同仁的姿态。这一转变起初被认为是偏心的转移,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们为了确保未来养老安全所采取的一种策略。他们意识到小儿子一家经济上的困境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于是转而向更有能力的大儿子寻求支持。
黄玲的一句话揭示了真相:“以前我不理解阿婆为什么对赶美好,现在我明白了。”这句话点明了问题的核心——不是偏爱,而是自私。阿爹阿婆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养老做打算。当小儿子无法提供保障时,他们就转向其他有可能帮助他们的家人。因此,所谓的“改变”不过是他们自私算计的一部分。
故事告诉我们,阿爹阿婆的行为从头到尾都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从前半生吸血大儿子,讨好小儿子,再到后半生重新评估谁最有能力照顾他们。尽管如此,剧中的结局还是相对温和的,庄超英不会放任老人不管,晚辈们也不会坐视不理,这或许是对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一种妥协。然而,对于经历了这一切的黄玲来说,她的苦楚并非轻易就能消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小巷子里阿爹阿婆给栋哲一百块红包,真不是偏心,黄玲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