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为啥能接受又土又俗的短剧,却对长剧挑三拣四?

“女本位”早已成为影视内容吸引眼球的利器,无论长剧还是短剧,都纷纷在这一题材上下注。

观众为啥能接受又土又俗的短剧,却对长剧挑三拣四?插图

但同样是女性视角的内容表达,在不同形态的作品中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

用着相似套路,放在长剧中被口诛笔伐,在短剧里却是流量收割机。

是观众对两种类型的容忍度存在天然偏差吗?

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长剧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性感桥段是什么时候?

就拿国产剧来说,《武媚娘传奇》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即便当时也被“技术处理”得严严实实。

其实那也谈不上什么尺度突破,不过就是领口低了一点,结果播出没多久还给打码了。

再看短剧市场,简直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像《坠入春夜》里的女主,赌场荷官人设,穿着风情万种,香肩若隐若现。

和男主之间的对手戏更是精彩连连:书房暧昧、浴室对峙、扑克牌调情,每一幕都让人印象深刻。

不光是视觉上的冲击,就连剧情和台词,短剧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比如《好一个乖乖女》,第一集还没结束男女主就已经发生关系,还有夜店男模桥段,台词也是大胆直白:“怎么你想试试?我怕你腰受不住。”

这种场面要是出现在长剧里,第二天绝对冲热搜,评论区更是一片讨伐之声。

说消费女性、迎合男性审美、物化女性……轻则限流整改,重则直接下架。

虐女情节亦是如此。

长剧严禁这类内容,否则就会被批贩卖女性苦难。但在短剧里,只要是复仇类故事,女主通常都会被打,女配更是必遭毒手。

在情感设定方面,长剧强调独立自主,恋爱脑行不通;但短剧中的男主简直是二十四孝男友。

《宫墙厌》里男主角为女主不惜毒害父亲也毒自己,即使被捅刀子也要把解药塞进她手里。

这样的剧情换成长剧肯定会被骂惨,但在短剧里,反而越演越火。

观众为啥能接受又土又俗的短剧,却对长剧挑三拣四?插图1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归根结底,是因为短剧的娱乐属性更强,观众也更愿意接受它的“俗套”。

它存在的意义就是释放情绪,不需要过多思考,看完了也就忘了。

而长剧不一样,承载的是文化表达和艺术追求,大家对它的期待自然更高。

而且长剧体量大,不可能像短剧那样只讲一个简单冲突。

以女频为例,短剧可以集中火力围绕女主展开,但长剧必须考虑明星咖位、角色平衡等问题。

归根结底,观众想看的就是情绪补偿。

哪怕剧情狗血、逻辑牵强,只要能带来快感,就是成功的。

编剧可能觉得委屈:明明一个套路,换个形式就成了爆款,这让人还怎么写剧本?

但问题不在观众,而在如今的长剧想要的太多。

偶像剧原本是造梦工具,现在却忙着反映现实问题,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骚扰……各种议题堆砌在一起,反而失去了重点。

古偶也一样,一边要嗑CP,一边又要强调女性事业心,还试图绑定传统文化元素,最终只能落得个四不像。

反观短剧,目标明确,节奏紧凑,直接给观众想要的情绪和爽点。

《好一个乖乖女》从一开始就展现女主的主动性,连“玛丽苏”台词也有其独立色彩。

她与男主结婚只是权宜之计,对方却甘愿为爱低头,“我给你铺路,你继续往上爬”这句台词精准击中当下女性心理。

当男主问“你爱我一下能死吗”,女主回“对不起我实在爱不动”,既现实又扎心。

观众的需求其实很简单——精彩的互动、极致的情感、真实的表演。

不论长短,影视作品本质上都是娱乐产品,关键在于“守本分”。

搞清楚不同类型的核心价值所在,别贪心什么都想抓,最后反而丢了灵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观众为啥能接受又土又俗的短剧,却对长剧挑三拣四?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