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天地,让我们一同品味剧中的人生百态,感受那些无需披荆斩棘也能温暖心灵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无忧渡》中所展现的中式恐怖美学。
这部剧集以其独特的中式惊悚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尤其是从第二个故事开始,剧情逐渐深入,让人欲罢不能。
如果第一个故事里的人面鸮女妖是引导我们进入这个神秘世界的钥匙,那么随着故事的发展,特别是自第二章起,便是对人性深处黑暗面的一次深刻探索。
在古老的传说中,有这样一个习俗:深夜时分,女子对着镜子,在两边点燃红烛,一边削梨,一边轻声吟唱童谣。
一更天,月儿偏,梨儿仙人听我言……当童谣念完,梨皮也恰好削完且未断裂之时,镜中便会出现一只手,女子将削好的梨献上,这只手便会点化梨子,催促女子食用。
那散发着柔和绿光的梨子,被心怀恐惧与敬畏的女子吃下后,奇迹般地恢复了青春容颜,仿佛年轻了十几岁。
每一个在夜深人静时怀着忐忑心情吃下这颗神奇果实的女子,心中都藏着对永恒美丽的渴望和执着。
这份执着,实则是内心深处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恐惧凝聚而成,最终演变成了贪婪。
第二个故事围绕“回春”这一主题展开,探讨的正是这种贪婪——既是人性欲望的表现,也是自我毁灭的利刃。
七日后,张夫人离奇死亡,留下一张苍老到几乎无法辨认的脸庞,连负责调查此案的捕快也误以为张夫人失踪了。
假如张夫人知道为了短短七日的青春美貌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她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虽然张夫人无从得知,但季离清楚这一切。她是云门舞坊的一名舞者,外表看似只有十六岁的少女,实际上却已步入中年。曾经作为贵族家中的舞姬,她的舞姿曾惊艳四方,然而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增长,她的舞技不再如昔,最终被主人厌弃。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她召唤出了梨仙,从而开启了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人妖恋情。
梨仙并非真正的神仙,而是一个可以在镜子或任何反光物体中自由穿梭的妖怪。他深爱着季离,并用永葆青春的方式将她束缚住。
那颗能让人类保持年轻的梨子分为母梨和子梨。张夫人吃的是一颗子梨,七日后它会变成母梨,由镜妖收回,季离食用后则能维持一年的青春容貌。
每当镜妖害死一人获取梨子,季离都会克服内心的厌恶感,吞下这颗梨子,以此保持永远十八岁的模样。每隔五年,他们会迁往别处,季离也会以新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次在广平,镜妖连续作案取梨,季离虽感到愤怒,但镜妖提醒她,她同样是帮凶,明知梨子的来历,仍选择接受并食用。
季离渴望摆脱镜妖的控制,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她暗中与一位书生相爱,却被镜妖发现,导致书生丧命。
当季离不明真相地吃下了从书生体内取出的梨子时,一种疯狂的气息扑面而来,但这还不是最令人震惊的部分。
当镜妖被宣夜消灭之际,所有记忆涌现在季离眼前,每个时期的季离都有一个通过各种手段赢得的爱情,但这些爱人最终都死于镜妖之手。
究竟是镜妖的爱太过扭曲,还是季离的欲望太多?
一方面想要利用爱情换取永驻的青春,另一方面又痛恨镜妖的行为;同时,还企图用美丽来换取他人的爱,追求正常的生活。
欲望本身并不是坏事,很多时候,正是欲望推动人们前行,但一旦欲望过度,特别是只为自身利益考虑时,欲望就不再仅仅是欲望,而是变成了贪婪。
细看“贪”字,贝象征货币,若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确实容易出现问题。
正如镜妖所说,贪婪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说张夫人和季离各有苦衷,害怕被人嫌弃、抛弃,因此不顾一切追求永恒的青春,归根结底是在讨好他人,依赖外界的认可。
她们的贪婪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一种更为隐蔽的贪婪隐藏在人性的阴影之中,不易察觉。
随着镜妖的故事落幕,第三个故事即将开启之前,半夏的堂兄找到了半夏,他对堂妹所爱之人竟是妖怪的事实难以接受,也无法理解半夏请求宣夜帮忙寻找父亲的行为。
这让半夏感到十分沮丧,宣夜告诉她,许多人缺乏直面真相的勇气,相比面对残酷现实,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如果半夏的堂兄承认爱人是妖怪的事实,就意味着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判断以及对半夏行为的误解。
承认自己的过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广阔的胸怀,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断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
努力做正确的事情并没有错,但如果缺乏承认错误的基础,也可能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贪婪,使人迷失自我。
半夏的堂兄需要时间去消化摆在眼前的证据,或许时间能够给予他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直面这一切。
庄子在《庄子·杂篇·盗跖》中有言:“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慰通蔚,意为怨恨)。
由此可见,无论是情感上的过度依赖,还是物质上的过度追求,一旦超出限度,都会成为执念,进而转化为贪婪,触及人性中最阴暗的角落。
无论妖或是人,都无法逃脱这一规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镜妖半夜给梨子返老还童的机会,那些姑娘们都不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