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六姊妹》的剧本时,它还在创作中,我只收到了前几集的内容和原作小说。这部即将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作品深深吸引了我。当时,我通过交替阅读剧本和原著来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剧中角色何文氏是制片方希望由我来饰演的人物。在读完第一集剧本后,我就决定要参与《六姊妹》的拍摄。
奚美娟
让我着迷的是剧中人物关系的独特表达方式。何家丽作为何文氏的大孙女,自幼与祖母相依为命。随着父母迁居安徽淮南工作,家丽十岁时随何文氏来到淮南,开始了新的家庭生活。剧本开篇描绘了何文氏带着家丽乘船沿淮河而下抵达淮南的情景。途中,何文氏提醒孙女:“到了你爸妈家,你就得和你妈睡了。”家丽不情愿地回答:“我不想,我要和你睡。”何文氏笑着回应:“奶奶不能陪你一辈子。”家丽则说:“能多陪一天是一天。”这段对话虽然没有出现在最终剪辑版中,但它们展现了祖孙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令人动容。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与剧中的何家丽年纪相仿。何文氏这一角色代表了旧时代的女性形象,与我的祖母属于同一代人。因此,在阅读剧本和实际拍摄过程中,我常常联想到自己的祖母。她勤劳贤惠、心灵手巧,是那一代劳动女性的典范。我们姐弟们也是由祖母一手带大的。记忆中,祖母会用节气唱出十二种花名,手工缝制衣物,教会我做布鞋等针线活儿。这些传统技艺虽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但在记忆中永远鲜活。
奚美娟在电视连续剧《六姊妹》中饰演奶奶何文氏。图为该剧海报
最近,《六姊妹》正在热播,许多观众反映在剧中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年代,如顶替、高考、离职下海等情节让人产生共鸣。年代剧的魅力在于能够唤起有相似经历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艺术作品的审美效果。然而,对于创作者而言,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让作品既忠实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无论角色大小,每位演员都需要在镜头前付出具体的努力。日本电视剧《北国之恋》就是一部成功的年代剧,连续播出二十年,见证了主角小演员的成长历程。编剧仓本聪曾说过:艺术创作应从地平线开始,意味着创作者需深入生活,体验大地母亲赋予的生存智慧。在《六姊妹》的拍摄过程中,淮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氛围,让我们越拍越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仿佛成为了当地的一部分。
拍摄期间,我发现扮演大孙女的梅婷即使在现场休息时,也会像大姐一样关心其他扮演妹妹的演员。也许只有我这个偏爱她的“阿奶”才能察觉到这些细微之处。《六姊妹》剧组的演员们都深深入戏。回想过去大家庭的生活,作为老大的责任感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现实生活中,我的母亲身体虚弱,每天下班回家都显得疲惫不堪。某日清晨,看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心中突然萌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我要成为妈妈的得力助手!”这种自觉意识大约在我中学时期形成。何家丽这个角色需要细腻的表现,梅婷凭借其沉稳的大女主气质,成功塑造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大姐姐形象。
《六姊妹》的首播我也和其他观众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所有社会信息都是通过家庭成员传递出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形态。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六姊妹》的拍摄,尽管何文氏只是一个配角,但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我重新找回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并顺利完成了拍摄任务。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我都感到无比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份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
(奚美娟 2025年2月20日写于上海自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奚美娟:心里带着想法去演好每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