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敏 上海报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迅速崛起,成为视听领域的新宠。根据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剧集产业发展年度报告》,过去两年中,微短剧的备案数量和发行许可数持续攀升,尤其在2024年达到了602部的历史新高。
“我们生活在一个倍速社会里,人们追求高效、快速的信息获取方式。”在中国经营报社与中经传媒智库共同举办的“2025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传媒研究专家王教授表示,“微短剧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通过紧凑的情节设计和高潮前置的手法,使得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视觉体验。”他进一步指出,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温暖的结局也是微短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尽管微短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其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市场上许多微短剧缺乏深度和创新,主要原因是整个生产流程中某些环节被忽视。”王教授解释道,“从选题确认、剧本创作到合规报备,再到拍摄制作,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否则难以打造出精品内容。”
微短剧的价值
依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去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504亿元,同比增长34.9%,首次超越了电影票房收入。这不仅体现了观众对微短剧的高度认可,也展示了该领域的巨大商业潜力。
王教授认为,微短剧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年轻观众,是因为它们通常具有强烈的情绪价值。“这些作品中的主角往往展现出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这种‘叛逆'特质能够触动年轻人的心弦。”他举例说,《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形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此外,反转式的人物设定也是微短剧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总结为‘七反'原则:人物反差、关系反制、场景反顾、契约反叛、金句反思、价值反观以及结局反转。”王教授介绍道,“比如,微短剧中频繁出现的契约反叛情节,能够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故事走向。”
不仅如此,微短剧还在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其独特价值。“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概念,利用微短剧推广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王教授提到,“例如,微短剧可以创造打卡点位,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并且有助于构建情感连接,提供学习途径。”
微短剧的未来趋势
目前,涉足微短剧制作的企业不仅包括传统的长剧制作公司,还有众多MCN机构。据王教授分析,微短剧受到长剧风向的影响,迎来了六大发展机遇:台网融合同播、演员薪酬回归合理水平、剧本调研重视度提高、平台内容优化、类型细分化以及国际传播加速。
“这意味着微短剧将朝着更加多元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王教授预测道,“未来值得关注的趋势包括文博国宝题材的青春化改编,如《逃出大英博物馆》;影、剧、综结合的IP效应;传统宣传片的故事化升级;网文头部IP的微短剧改编;AI技术的应用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至20分钟的横屏微剧集赛道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前景。“这个时长范围既能够讲述较为复杂的故事背景,又不会显得冗长。”王教授强调,“我希望业界给予更多关注,因为这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蓝海市场。”
(编辑:张丽 校对:刘洋 审核:陈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冷凇:微短剧带来的新看剧体验,既是挑战也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