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电视剧《难哄》因“9集6次性骚扰”的争议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单。剧中温以凡(由章若楠饰演)多次遭受性骚扰,甚至被迫承担起安抚施害者家属的角色,这种设定激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与不满。尽管剧方紧急删减了部分镜头,但观众们的负面情绪早已难以平息:“这难道不是在利用性骚扰推动剧情发展,甚至是在为犯罪行为开脱?”
当创作者们将性骚扰作为情感冲突的廉价催化剂时,不仅伤害了现实生活中的受害者群体,也让所谓的“救赎”主题沦为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难哄》改编自竹已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桑延(白敬亭饰)与温以凡这对高中时期就萌生情愫的年轻人,由于误会而分开,在六年后因合租再次相遇并最终相爱的故事。温以凡因为家庭变故(父亲去世、母亲再婚、寄人篱下期间遭遇亲戚性骚扰)变得异常敏感和自卑,而桑延则成为了她的“救世主”,用爱治愈了她内心的创伤。
在这部剧中,“英雄救美”的情节是救赎之旅的起点:温以凡遭遇性骚扰后选择报警,却因此遭到施害者的同伙报复,关键时刻桑延出现解救了她,并由此开启了他们的合租生活。导演通过细腻的光影效果以及精心挑选的原声音乐来营造氛围,然而观众注意到,温以凡所展现出来的“破碎感”更多地来源于外部伤害的叠加,而非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
白敬亭的形象与桑延这一角色的“傲娇男神”形象高度契合,尤其是在雨中分手时低头哽咽的场景一度被赞誉为“完美捕捉了氛围”。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他的表演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情感表达显得过于单一。无论是面对女主的隐忍,还是得知真相后的痛心,他眼神中的层次感都不够丰富,台词也被批评“含糊不清,如同吟诗一般”。
章若楠凭借其独特的“破碎清冷”气质成功塑造了温以凡这一角色,她在学生时代充满阳光的一面与成年后流露出的疏离感之间的转换十分自然。然而,在需要展现角色复杂性格的时候,她的表现却略显力不从心。例如,在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性骚扰时,她的表情仅仅停留在“皱眉+低头”的简单反应上,未能充分传达出恐惧与愤怒交织的真实情感体验。对此,有网友戏称:“她的眼泪像珍珠般美丽,但却缺乏灵魂。”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救赎文学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救赎究竟是治愈心灵的良药,还是一种对他人痛苦的剥削?救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万能公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很少真正触及到救赎的核心意义。
优秀的救赎故事应该体现双方共同的成长过程。比如,《何以笙箫默》中赵默笙用自己的温暖化解了何以琛内心的冷漠,而何以琛也同样用包容治愈了赵默笙的自卑心理,两人之间形成了相互救赎的关系。
然而,在《难哄》这部剧中,桑延的救赎方式更像是一种“霸道总裁式”的单方面施舍:他替温以凡解决了各种危机,提供了居住之所,但他从未深入理解过温以凡内心的恐惧根源所在。这种单向度的拯救模式实际上是对女性独立性的贬低。
在剧中,温以凡的性骚扰经历被反复提及,但这只是为了推动男女主角之间感情发展的工具而已。原著中类似的情节仅有两次,而在改编后的电视剧版本中却被放大到了六次之多,甚至安排了女主去安慰施害者的家属。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扭曲了性骚扰事件本身的严肃性,还将女性所承受的痛苦异化成了“凄美”的剧情点缀。
相比之下,《摩天大楼》这部作品通过讲述一起性侵案件揭示了社会结构中的暴力现象,让受害者的抗争成为整个叙事的核心,这才体现了对创伤应有的尊重态度。
真正的救赎应当引导角色实现自我重建。日本电视剧《凪的新生活》里,女主角逃离了压抑的生活环境,通过独处与反思重新找回了自我价值。
而在《难哄》中,温以凡的成长始终依赖于桑延提供的庇护之下,最终变成了一个等待被拯救的公主形象,这种设定显然违背了当代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价值观。
《难哄》引发的口碑争议并非偶然现象,它暴露出偶像剧市场中对于女性困境的商业化倾向以及救赎叙事手法上的懒散态度。
观众们反感的并不是“救赎”这个概念本身,而是那些千篇一律的老套情节。救赎应当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纯救助。主角应当依靠自身的力量走出阴影,而不是依赖他人。
《难哄》原本有机会成为一部探讨创伤与治愈关系的优秀作品,但由于对性骚扰情节的过度使用以及救赎主题处理上的浅薄,使得该剧陷入了争议之中,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
正如网友们所说:“我们不需要看到又一个‘悲惨女主角'和她的‘救世主',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人,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着站起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9集里发生6次性骚扰,这部剧的观众都快气疯了